產地拜訪 | 山海釀酵花東旅01:漬醃。乾曬篇

  • 專題內容
  • 行程說明
  • 嚴選好物

快到年末的此刻,接受了沐旅時光。旅行生活實驗所邀請,前進花東縱谷,進行「#山海釀酵花東旅」的深度部落拜訪。冬季向來是人們歡慶豐收後休養生息與儲備能量的時節,而當許多鮮美食材「不再當令」之後,如何承接先人傳下的智慧,透過乾曬、泡漬、醃存、釀酵等食物保存工藝,拉長食物的賞味期限,這部分原住民族有自己完整的一套邏輯,甚至經由發酵過程所產生的質變,讓食材轉換出更厚更魔幻的風味,而那裡頭到底藏了什麼時間的秘密,是這趟旅行的重點。

這次拜訪了都蘭、歷坵、撒布優、拉勞蘭、南王等五個散落在台東不同區域的部落,主要世代聚居了阿美、魯凱、排灣等族族人,他們長年與山海為鄰,各自發展出了迷人的飲食系統。

在都蘭的「32鄰咖啡」,首先嚐到了一款特殊阿美族的「血肉模糊湯」,主要是以當日部落的溫體豬雜入湯,起鍋前才將新鮮豬血沖入,因此湯較為混濁,豬血呈現不規則的塊狀,湯頭較我們平時喝的豬血湯生猛,但沒有帶著太多腥味之因,我想是因為裡頭他們加進了今年最後一批.用鹹海風風乾的梅干醃菜kulang,醃過的芥菜把湯頭的鮮味全提了出來;而滿桌風味菜餚,另一道抓住我眼睛的是部落菜肉捲,新鮮的大塊豬肉只經過川燙燙熟,捲著kenngaw(蕗蕎)、香菜和辣椒沾點鹽巴就能送入口,肉的鹹鮮裡透著蕗蕎脆口的球狀鱗莖獨有的辛辣味,非常下飯,這部分和我們客家人冬天裡喜歡吃辛辣的白玉蘿蔔泡菜概念接近,多年前我即曾在花蓮的太巴塱部落試過直接鹽漬的蕗蕎,當時我的阿美族朋友教我,就是一口鹽漬蕗蕎一口酒,很爽快。另外也到了吃洛神的季節,曬乾後的脆口花萼被拿來做成蜜餞拌山苦瓜當沙拉味道非常合搭,至於鹽漬和糖漬的差異,我的主觀感受是,前者是將食材原本的風味拉提出來,後者則是多疊了一層風味到食材上。

血肉模糊湯
血肉模糊湯
部落菜肉捲
部落菜肉捲
洛神拌山苦瓜
洛神拌山苦瓜
檳榔鞘食器DIY
檳榔鞘食器DIY

隔天早上,我們前往台東另一端的新興部落(撒布優),找「角舒努農舍」的排灣族Vuvu金花學做 小米辣椒,那是拿一般人多熟知的小米酒瀝掉後的酒渣來做,充滿了物盡其用的智慧。金花將之前已釀好的酒甕打開,撲鼻酒香瞬間衝了出來,現場她與兒子先示範如何濾出珍貴的小米酒,剩下的小米酒糟(渣)她說,可直接拿來生醃五花肉,在醃抹靜置一晚後,吸飽了甜酒米香的肉塊,不管是拿來和野菜同炒或燉湯,或者直接上石板火烤都極好;另外,就是拿來製作小米辣椒。

來杯小米酒~
來杯小米酒~

小米和辣椒比是3:1,在角努舒我們現場DIY學做,青紅辣椒各半共300克,前一夜要先浸泡在加了50克食鹽的鹽水裡,所以酒糟的量就是900克,將鹽水瀝掉後,先用手將小米和辣椒細細拌勻,接著騰入空瓶之中,要訣是裝個八九分滿就好,剩下的讓倒入的小米酒去將空隙填滿,成品在漬醃兩周後即可食用,金花說,但放越久其實會越香越夠味,原因在於部落裡自行飲用的小米酒,用的酵源多來自天然草本植物或農作物,成酒後因為少了市售需要殺菌的這道程序,因此酵菌的活動力仍非常好,連帶帶動小米辣椒在靜置期每天仍會不停作用,因此將延展出更加飽郁奔放的氣味,至於作用的力道會受很多環境條件影響,就算是同批製作,但每瓶小米辣椒都「還是活的」,個性都不同。(這在下一篇講小米酒釀造時會再詳述)金花還和我分享,一般我們也常吃到用純小米或者混合糯米製作的原住民粽吉拿富,但他們自己另外會另外吃一款小米做的丸子和湯圓叫Pinilauwun,要先讓小米發酵到生蛆的程度,刮除後煮起來很臭,但越吃越香,就像漢人在吃的臭豆腐。

中午,我們前進太麻里鄉新香蘭 的「拉勞蘭小米工坊 Lalauran Millet Workshop」,準備找Bause曉鳳學做小米吊飾和吃排灣族風味料理,餐桌馬上就出現了金花說的「酒釀小米香腸烤肉串」,小米酒釀不僅能讓烤肉或香腸產生了新的口感,也達到了平衡油膩拉升香氣的作用,之前採訪時,知道有些其他部落灌香腸時,還會加進豬雜,甚至是加進生豬血做血腸,除了用小米酒釀增添風味,加進整顆芋頭火烤後再打成的芋頭粉也是常見的選擇。

小米吊飾
小米吊飾

排灣族風味料理~酒釀小米香腸烤肉串

這趟以釀酵為名的小旅行,實在是讓人吃得好過癮,下一篇,準備來寫,也讓人喝得好過癮的小米酒。

認識計畫👉https://mooseholiday.com/%E4%BA%BA%E6%96%87

關注 山海釀酵花東旅 (粉絲團)

行程詳情👉 http://bit.ly/2E6M2rH

文章出處:飽島不藏:美食郭銘哲